首页 >> 白兰

安徽转方式种出好效益匙荠

标普农业网 2022-08-26 20:02:13

安徽:转方式,“种”出好效益

“在仓库多放10多天,每斤多卖近1毛钱。”

——提升管理能力,完善设施才有规模效益

在许多投身农业的人来看,农业比较效益低,只有上规模才有理想收益。

太和县高庙镇种粮大户张红红也不例外。

“一开始想,种粮食国家有补贴,还有保护价托底,一亩挣200元,1000亩不就是20万元吗?”张红红说。但经历从几十亩到数百亩的扩张后,张红红发现,规模扩大后成本急剧上升,更考验管理能力,稍微跟不上就造成亏损。

“比如,几十亩上百亩可以自己防治病虫害,上千亩就要统防统治,不然抓不住防治关键期,必然减产。”张红红说,再如设备,大面积经营不但要全程机械化,更要有仓库和烘干设备,“不然收割期一场雨就亏掉老本”。

在宿州,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负责人李清武告诉记者,今年玉米收上来后经烘干每斤可以多卖1毛多钱,而成本不过5分钱。“更重要的是,烘干的玉米入库,可以等价格好再卖。”李清武说,10月底玉米价格还是一斤0.72元左右,而11月7日则上涨到0.8元,“在仓库多放10多天,每斤多卖近1毛钱。”

与之相反,大部分大户在扩大规模的同时,设施、资金和管理跟不上,盲目投资超出自己能力范围,有点闪失就支撑不住。采访中记者就发现,大户们面对粮站门口排起的长队,收上的稻子等不及,只好低价卖给粮贩子。这其中有资金周转不过来的原因,也有的是收了没有地方储存。

“就一般大户而言,规模最好控制在300亩到500亩。”李清武强调,把握好适度原则,稳扎稳打,基础打得牢才能长远发展。无论烘干还是仓储,投资都不菲,李清武建议大户们联合起来建,分担成本提高利用率,还可以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。

与规模经营相适应的支撑体系也不够健全。许多种粮大户反映,政府农业补贴、农业金融、保险等政策性支撑体系建设滞后,使大户种地抗风险能力脆弱。以农业保险为例。记者采访中发现,虽然近几年我省农业保险发展很快,覆盖面不断扩大。但保障能力并不强,甚至被有些种粮大户认为“意义不大”。李清武就直言,农业保险赔付标准低,程序多,赔付慢,有时还以各种理由拒赔。当记者提醒他有一款专门针对种粮大户的险种,可以多缴费提高赔付标准时,他表示从没听说过。

专家指出,政府应该着力提升社会化服务配套能力,进一步改善农业金融、保险等服务,为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营造好环境。

“联合社成本比一般农户低30%。”

——改变生产组织方式,“联合”提升效益

今秋稻谷市场疲软,很多农户愁销路,但对天长农民宣有林的影响却不大,他的秘诀就在“联合”上。

在天长,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2万多亩中晚稻已销售完毕。理事长宣有林告诉记者,早在播种前就已经与当地龙头企业签了订单,“收购价在市场价基础上每斤上浮8分钱。”宣有林介绍。

销售有保障,集中采购更节约成本,拉大利润空间。“同样是种一亩稻,联合社的成本比一般农户低50元到100元左右。”宣有林说。比如今春团购尿素的价格是1620元一吨,市场价是1800元。现在采购的麦种每斤1.88元,市场价是每斤2.10元。采购量大,生产企业愿意直接跟他打交道,现在联合社从隆平、皖农等大型农资公司直接采购,每年各项农资成本节约2000万元左右。

此外,联合社每年还组织技术培训会,推广新技术,整合农机成立专业服务队,成员开展资金互助解决融资问题。如今联合社成员已发展到近400户,服务面积达20万亩,每亩节本增效在100元左右。“水稻单产从最初800多斤到今年最高可达1400斤。”

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表示,实践证明各类合作社、联合社通过团购农资、联销农产品、资金互助和技术交流推广等,实现种植成本下降,单产提升,畅通了销售畅通。

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延伸产业链条,更加凸显“联合出效益”的路子。

在旌德县旌阳镇篁家桥村,当别人为卖稻子奔波时,杨群的38万斤稻子已早早地以每斤1.42元的价格卖给了县里的旌玉屏粮油产业联合体,而同期的市场价只有1.25元左右。“高价收除了稻米质量好外,更重要的是我有加工能力,有自己的粮油品牌,还有连锁超市,每个环节都增值,也不怕卖不掉。”联合体负责人陈果成介绍。

省农委合作经济指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无论是对接大市场,提高风险抵御能力,还是搭建平台推广先进技术,提高农业经营效益,都需要加快转变生产方式,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,在联合中共御风险,提升效益。

“消费在升级,要走标准化种植路子。”

——摒弃粗放经营模式,向市场要效益

前不久,省农委出台意见试点发展品牌粮食。要求“以品牌经济为纽带,通过粮食生产、加工、服务一体化,带动生产能力增强、加工效益增加、品牌效益提升。”意见特别强调,发展品牌粮食就是要立足消费导向,以提高粮食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。

“这表明我省对粮食生产在注重产量的同时,越来越看重品质改善和效益提升。”专家表示,品牌粮食要求“绿色种植”,提升加工能力,并打造品牌以提高粮食的溢价能力。

专家指出,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就是通过推广专用品种来优化粮食品种结构,通过发展品牌经济来带动提升粮食质量效益,从而实现粮食结构优化、质量改善和效益提升。比如:黑龙江五常大米、我省宿州夹沟香稻米等,不但从不愁销路,而且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几倍甚至几十倍。

在更大范围内,我省从今年夏天开始启动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,核心是实现节本增效,可持续发展。在怀远县常坟镇,家庭农场主年峰的玉米和水稻列入省级绿色增产示范农场,实施一系列绿色增产技术。“今年玉米和水稻每亩施肥减少20斤,采用缓释肥,肥料残留小,施药由去年的5遍降到3遍。”年峰表示。

不管是发展品牌粮食还是实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,都要各类经营主体树立市场意识和成本意识,改变过去不计成本求高产的做法,提升附加值,向市场要效益。陈果成就告诉记者,他在联合体内部推行绿色种植模式,稻米达到无公害或者有机食品标准,可以卖到8元钱一斤,“利润高得很,也保护了农民利益”。

“消费在升级,要走标准化种植路子。”张红红认为,老百姓收入提高了,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,对优质主粮的需要会越来越大,这个时候跟上潮流发展绿色、有机、无公害等粮食,大有前途。

北京好的脑外科医院都有哪些

石家庄手足癣医院

郑州皮脂腺囊肿医院

武汉白癜风专科医院专家告知怎样科学预防白癜风

重庆东大肛肠医院收费贵不贵医保定点平价收费

友情链接